金寨桂花村

漫谈中国家谱文化

  百姓家族无论大小,不分贵贱,都有着丰富的家族故事。这些细微生动的家族史与个人生命史共同编织着中国历史的长卷。平民化的寻根意识,正以不可小觑的力量,从精英阶层走进千万普通家庭。在泛着岁月光泽的历史黄卷里,古旧家谱中附着的“资治、存史、教化”等诸多人文价值正日益显现……

  家谱乃传家至宝,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家谱对于修身齐家,至为重要!重视家庭、重视家教、重视家风,不妨从重视家族、重视家谱、重视家训开始。

  家谱溯源 传家之宝

  宋代大儒朱熹曾为家谱题词“家宝”,足见其对家谱的重视。家谱又称“族谱”“宗谱”“家乘”等,是同宗共族的血缘家族,用来记载本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。对历史沿革、世系繁衍、居住迁徙、人口流动、族产名绩、科举仕宦、传记艺文、婚丧祀典、族规家法等等,都有详尽的记载。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。据考证,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。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,并撰有《世本帝系篇》。

  家谱的编修体例以欧阳修、苏洵所创欧苏体例最为家喻户晓。元代著名学者柳贯就曾说过:“大抵家之有乘,犹国之有史,郡邑之有志也。史不修,则国之治乱兴亡,不可得而见,志不纂,则郡、邑之政治得失,人才出处不可得而见,然郡、邑之与国、家一理也。”(《柳贯诗文集》)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也曾说过:“夫家有谱、州有志、国有史,其义一也。”把家谱与国史、方志相提并论,说明家谱的重要性。

  梁启超在《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》中说:“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,实可谓史界瑰宝。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,能尽集天下之家谱,俾学者分科研究,实不朽之盛业。”

  古代司马迁、班固、陈寿等史学家,在其史学著作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三国志》等著作中,参考引用了不少谱牒的珍贵材料,才使史书更加完备与准确。

  玉牒,即皇帝家族的家谱。宋代皇室家谱《仙源类谱》,可谓弥足珍贵。该谱记录了宋太祖(赵匡胤)、太宗(赵光义)和魏王(赵廷美)之下六世以后的皇亲世系,是今天能够见到的最早玉牒。这部玉牒成谱年代约为南宋初年,虽然仅存残谱一页,但由于存世宋代玉牒极少而弥足珍贵。此皇室家谱目前只有两件,分别藏于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。相比之下,清代玉牒记载的内容较为翔实、装帧华丽。现存的千余册清代玉牒,是我国惟一保存完整、幸存至今的皇族家谱。

  中国家谱,一般都有家规族训,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都很有意义。古代颜氏家训、柳氏家训、朱柏庐治家格言等,都是很好的德育教材。

  古代学问大家,无不深谙谱牒之学。唐宋时期,以“唐宋八大家”为代表,他们既是文学大家,也是谱学大师。韩愈与柳宗元,推崇家学、家谱与家训,自不待言,“三苏”与欧阳修,创立“苏式”与“欧式”的修谱范式,影响更是深远。家族编修家谱,制定家训,以期更臻完善,往往邀请名贤巨儒,宦游旧交,作序写传,参与考订。元明时期的“江南第一家”郑氏家族,九世同居,号为“江南首族”,治家典范。历代帝皇推崇备至,褒奖不断。除了族长敬业持家外,大儒柳贯、吴莱、宋濂等的积极参与鼎力支持,可谓功不可没!

  盛世修谱 家族典范

  2009年9月,《孔子世家谱》续修出版,这对百家姓重修全国性的“大族谱”树立了典范,一股华人寻根与家谱收藏的热潮,正在全球范围内悄然升温。《孔子世家谱》续修工程圆满完成,为儒家学说提供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档案,也对政治学、文献学、社会学、历史学、民族学、地方史等各项研究,提供了珍贵的史料,同时也为海内外孔氏族人认祖归宗提供了很大的方便。《孔子世家谱》是世界上传承时间最长、社会影响最广泛的中国家谱之一。《孔子世家谱》详细记载了孔氏家族2500多年的发展历史,它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千年家族的缩影。这个命运跌宕起伏的家族,其2000多年的变迁史,如今都浓缩在80册共2000多万字的家谱中。

  《孔子世家谱》的续修出版,是我国政府重视家谱文化的重要体现,也是近年“家谱重修热”背景下的一项重要成果。

  在《孔子世家谱》率先出版后,目前基本编修完成或正在续修的全国性家谱的家族,就有孔氏、李氏、王氏、黄氏、陈氏、颜氏、邱氏、舒氏、方氏、柳氏等五六十个姓氏,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一定会有更多的全国通谱,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版面世。

  家谱收藏 日渐升温

  半个多世纪以来,中国家谱命运跌宕起伏,家谱收藏也随之冷冷热热。解放后,中国家谱开始受到冷遇。特别在破“四旧”时期,惨遭浩劫。传藏数千年的家谱,往往被毁之一炬,抑或运至纸厂,化为纸浆,无不令人痛心疾首!

  当时一些有识之士,诸如郑振铎等人,曾经抢救性地购买与收藏了大量废弃的旧家谱,一些珍贵家谱,才得以幸存。

  据了解,国内各大图书馆,仍在千方百计地购买其缺藏的老家谱,同时也倡议各家族,把新修的家谱,免费赠送给公立的图书馆收藏。

  目前国家图书馆、上海图书馆、山西图书馆、浙江图书馆等各大图书馆,收藏的中国家谱不计其数,韩国、日本等国的不少木活字家谱,也入藏其中。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,热衷收藏家谱,馆藏中国家谱数以万计。

  随着中国家谱热和寻根热的兴起,家谱收藏悄然升温。民间收藏家谱的爱好者,主要有两类:一类是为了研究而收藏,多是学者;另一类则是为了投资增值而收藏,多是企业主。

  家谱,乃为家族私藏,一般不会轻易转让或出卖。近年来,面临资源短缺,价格猛涨,收购与收藏家谱,亦非易事。

  在一二十年前,能够认识到家谱的意义和市场价值的人,寥寥无几。只要愿意出钱投资,购买一卷家谱,只需五十元、一百元;花上千把元,整套家谱,就可括为囊中之物。

  我认为,收藏名人家谱以及名人编修的家谱,市场增值空间较大。家谱的价格,毕竟不是买卖白菜,无法“一口价”!而应根据家谱的版本早晚、品相好坏、存量多寡、内容优次、名家题词有无等因素,来衡量判定其市场价值。

  譬如我收藏的一套《施氏宗谱》,既有柳贯、宋濂等名人的序文,亦有朱熹题书的“家宝”手迹等,该家谱有很高的收藏价值。少则可卖一两万元,如果参与竞拍,卖上10万元,也不足为奇,毕竟家谱是“无价之宝”。

  不过,我本人,并不提倡家谱市场化。如果手上收藏有本家族的家谱,不论别人出价多高,也不要动心,永远珍藏为上。家谱毕竟是“传家宝”,市场有价,精神无价!

  近年来,中国家谱热,风靡全球。国内外不少有识之士,先后发起创办了不少家谱公司、家谱网站与家谱社团,从事家谱文化研究与市场开发。其中中国家谱网(寻根网)、美国某公司创办的家谱网等,皆因各自为政,或水土不服,或管理不善,而自生自灭。如今缺乏一个与泱泱大国相匹配的、全国性的家谱学术平台与综合门户网站。

  炎黄一脉,万姓归宗。为了推动中国家谱文化复兴事业,让家谱走进千家万户,愿更多的人,来关心与支持家谱研究与收藏事业,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,竭尽绵薄之力!(柳 哲)

评论

热度(1)